穿一襲花樣年華
已更新:2022年6月30日
化身蘇麗珍走進美好的六十年代
全球百大電影之一、王家衛的《花樣年華》迎來二十週年,蘇麗珍婀娜多姿的背影在影迷心中沒有褪色,她身上色彩繽紛的旗袍更愈見鮮明。據說美術指導張叔平製作了多套旗袍,張曼玉一共換了42套,但最後並沒有全數出現。而電影中張曼玉的髮型連化妝,每天都要5個小時才能完成;不論本地或外地,其曼妙造型在不少人心中都是經典。
今天,城市裡已沒有女性把旗袍當成日常便服穿著。但實際上,融合清朝滿族旗裝長袍和西式剪裁的旗袍,不單曾是時尚女性的「潮服」,更背負著前衛的象徵意義,並非如我們以為,是優雅太太參加宴會的正裝。
在清代,漢族女性的服裝皆為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褲,連身的袍其實是男子衣著,與現代服飾的概念差距甚遠;因此當旗袍出現,讓女子也能穿著屬於男性的袍子,可說是男女平等的一大突破!
初受西方文化薰陶的女性,希望透過穿旗袍去除傳統婦女的形象;當時的上海女學生是現代旗袍首批主要使用者,而今天香港的著名女校亦保留此傳統,穿起旗袍校服彷彿是一種驕傲。
相片: Old Shanghai Cheongsam (來源: https://www.sohu.com/a/205538963_800190)
試想像清末民初時期,住了大量外國人的上海灘,同樣受到歐美黃金時代的影響,上流名媛燙了頭髮,穿著華麗的旗袍、皮草和閃亮亮的頭飾,參加當時最流行的爵士派對,豪華氣派可媲美大享小傳裡的夜夜笙歌。旗袍熱潮又由上海吹到香港,就像《花樣年華》中上海包租婆,也是穿貴氣的旗袍。
蘇麗珍的旗袍是40年代以後更為西化的產物,大膽凸顯女性曲線,立領、收腰、有袖或無袖;腿部兩側或右側開衩,下擺可短至在膝上,把她纖薄的身材表露無遺,亦令她和周慕雲含蓄矜持的愛,份外惹人遐想。西方化的旗袍受到知性都會女性所喜愛,被視為解放女性的象徵;以今天的角度來說,就像畫家帽、帆布袋等是文青必備單品。
隨著時代演化,曾是新潮代表的旗袍,被西式時裝、便裝所取代,漸漸成為特別日子或場合的服飾;女性穿旗袍、在街上踏著高跟鞋搖曳生姿的美態,只能在電影或歷史照片中重溫。其實大家並非不懂得欣賞旗袍,奈何旗袍實在「蝦人著」,以致令人卻步。為了重新發揚旗袍之美,近年香港出現以旗袍或唐裝為主打的服裝店,可租可買;女生們穿起五顏六色的旗袍,三五成群在中上環老舊的路上街拍、或是與男友來個老派約會,嚐一客港式西餐,佯裝蘇麗珍與周慕雲。
其中最具人氣的「嫣裳記」,老闆娘是個年輕烈女,自稱為「丁」。在到過日本試過和服體驗之後,有了靈感:和服體驗在日本盛行,為什麼不在香港試試出租旗袍?嫣裳記的旗袍面料於日本、台灣採購,材質、花紋與顏色的選擇十分多樣化。儘管店鋪Instagram上放滿了網美般瘦削女子造型照,卻不諱言自己也是個微胖女生,歡迎各位燕瘦環肥的女士前來體驗。她的旗袍哲學是,只要剪裁貼身,不管是什麼身形,都能展現出旗袍的美態。店內有些旗袍採用彈性布料,吸引不少腹大便便的準媽媽租借拍照留倩影。嫣裳記夥拍的攝影師,每個風格不同,但有丁的專業選衣意見,再加上中環橫街窄巷的獨特風景,客人都顯得高佻修長,舉手投足盡顯嫵媚。男士也可租一套功夫長衫,裝作食過夜粥,做個稱職好綠葉陪襯花樣女伴。
租過幾次旗袍,不少女生會心動想要訂造一套。嫣裳記近年來推出的訂製服務,從布料、鈕扣甚至綑邊選色,全部可以自選。剪裁方面就更不用說,按照自己尺寸度身訂造,自然特別合身。如果想來一點更前衛的選擇,另一本地品牌「新裝如初」出品的旗袍加入牛仔布、併布、手繪及不規則剪裁的元素,輪廓上別具一格,托展大家對旗袍的想像。
相片: Yan Shang Kee qipao (來源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yanshangkee/)
我在上文提及過旗袍出現之初的時代意義,但在《花樣年華》之中,它卻成了限制了蘇麗珍真實感情的傳統之物;儘管身上的衣服再美,她始終散發著一般吹不散的哀愁。當代女性以打扮表達自己,無需再被「時尚」或「傳統」標籤,想要穿甚麼就穿甚麼;就讓我們把蘇麗珍留在心中,為旗袍賦予新的意義,自信地走在陽光底下,不必等待情人的船票。
Comentários